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代表园地>代表风采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特殊教育国际化探路人俞林亚的梦想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12-14

  

  俞林亚,上城区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校长。20年来,她一直深耕在智障儿童培智教育事业一线,努力为智障儿童提供无障碍的教育环境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先后获得浙江省助残先进个人、浙江省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初识俞林亚,首先想到的大概会是木心的这首诗歌《从前慢》。俞林亚穿着黑色长裙,扎着马尾长辫,说话走路慢悠悠的,20年来致力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中,带一轮学生是9年,9年只教12个学生……

  

  特殊教育学校的国际化探索

  

  老杭州人都知道杨凌子学校的学生智力基本上都在55以下,属于中重度智障。杭州人俞林亚1996年从国内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这里待着了。“人家一听说在这里教书,眼光就怪怪的。开始几年,也动过离开的念头,终究因为舍不得孩子们,终究因为习惯了,还是留下了。”俞林亚带着记者参观如今迁移到姚江路上的这所硬件设施上佳的学校时,脸上是淡淡的骄傲。而在给孩子们上课时,她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和人们观念逐渐改变也有关系。我们刚搬过来时,当时边上的高档小区居民是反对的,还打市长热线投诉了。但我们真正搬过来之后,大家都慢慢接受并且转为欢迎了。”俞林亚说,“这说明,社会在进步,杭州在进步。”

  这种进步,同样体现在杨凌子学校自身的国际化上。为了打造一个无障碍、人文化、国际化的学校,俞林亚多方呼吁,最终成功争取将杨绫子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她的推动下,杨绫子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特殊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组建了外聘专家和学校老师结合的专家团队探索智障儿童的学校教育,学校研发的义务教育教材在全国发行。自2000年当校长开始,俞林亚就想方设法邀请欧美、日本的专家来讲课,“请了有80位左右的专家,国外的专家在理念、实操性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俞林亚说,“最近,又通过美国的一个朋友,联系上了微软基金会的NGO组织。”

  近几年,俞林亚致力于推进融合教育,“身心有障碍的孩子也有权利拥有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她以多种方式促进融合,一方面在上城区学区内推广随班就读,为进入普校学习的特殊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由杨绫子学校派出师资,与普校老师一起制定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把杨绫子学校的大门打开,每周四向社会各界开放;杨绫子也是国际志愿者基地,每年有来自各个国家的年轻志愿者带来他们的文化和理念。

  俞林亚请记者到校内的“智慧树”坐坐,顺便尝一尝孩子们亲手做的咖啡和糕点。“智慧树”,是俞林亚在2014年创办的,目的是给这群特殊的孩子提供一个就业平台,也让更多人了解特殊孩子。智慧树的参照模式是台湾喜憨儿面包坊等公益企业,“这个模式属于支持性就业,为智障人士提供职业培训和庇护性就业,它首先是一个模拟职场,有的孩子独立操作有困难,抱团取暖好很多;其次也是一个窗口,让公众了解智障孩子的工作能力。”俞林亚今年做过专门调查,目前,杨绫子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有50多人实现真正就业,多数在肯德基、星巴克、蒸功夫等餐饮业工作。俞林亚说,孩子们在杨凌子毕业后能够就业,是她最感到幸福的事。 

 

  代表履职也将心思落在教育上

  

  俞林亚是两届区人大代表,除了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她也提了不少建议,内容全落在教育上。比如,近年她就提交了稳定特教教师队伍、关注新教师住房难题等方面的建议。在她的努力下,上城区提升了特教教师的相关津贴,筹措资金为新教师提供青年教师公寓。

  今年俞林亚提了“加强学校门口上下学交通人性化管理”的建议,杨凌子学校门口是个“丁字路口”,路口有信号灯,附近停车位有限,孩子们又无法自己直接走到远处的家长接送车上。为此,她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校门口上下学时更合理、更人性化的交通管理。建议已由上城区交警大队答复,出于人性化考虑,上下学期间,道路右侧非机动车道允许家长短暂的临时性停车。

  近年来,俞林亚还致力于呼吁加强儿童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康复工作。由她发起的“来自星星的画语——自闭症学生公益画展”每年都会在浙江赛丽美术馆展出,希望以此引起社会对智障儿童的理解和关注,为提升杭州文明开放程度,建设世界名城做出积极贡献。

  俞林亚深有体会地说:“每一个生命都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天才还是智障,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接纳。”